“以前办事得跑回老家,现在家门口就能办,真是方便多了!”昨日,户籍在云和县紧水滩镇双垟村的村民叶雄峰,在现居住地元和街道的“进城农民集成服务窗口”顺利办结了商品有机肥购置补贴申领。这一变化,源于云和县聚焦解决4.1万名搬迁进城农民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难题,推出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今年以来,云和县立足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深化“小县大城”2.0版建设,创新推出搬迁进城农民“一地受理、全域通办”集成服务改革,构建起覆盖全县的“26+N”便捷服务网络,全力打破地域、层级和部门壁垒。
当地办事群众可在云和县政务服务中心、白龙山片区便民服务中心、全县8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6个社区(含工业社区)便民服务站,总计26个点位设立的专门窗口办理业务。同时,“N”个涉及事项的牵头及相关部门通过设立服务专窗或联动机制确保业务顺畅流转。线上平台亦无缝衔接,依托“浙里办”省级平台及“云善智治”县级小程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多点就近可办”。
前不久,家住浮云街道的练同学通过手机上的农商银行App,足不出户就成功申请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服务窗口‘搬’到了指尖上,省心又省力。”她感激地说。
目前,云和县首批推出的集成改革服务事项共23项,涵盖农机购置补贴、困难群众慈善大病救助、残疾人创业补贴等与搬迁进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所有事项均已实现县域通办,其中19项已产生首个成功案例,累计办件量达584件,切实惠及广大进城农民。
“云和县将继续围绕4.1万名搬迁进城农民的新需求,不断拓展服务事项范围、优化办理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深化‘26+N’服务网络运行质效。”云和县深改中心副主任柳夏露表示,“就近办、贴心办”的温暖会延伸到竞彩篮球投注角落,让搬迁农民从“搬得出”向“住得下、过得好”转变,为云和县率先打造“小县大城”2.0版提供坚实支撑。